light mode dark mode
  • 去月球兑换码横幅图片1
  • 去月球兑换码横幅图片2
  • 去月球兑换码横幅图片3
counselor left
counselor right

《去月球》的剧情主线围绕什么展开?

《去月球》的剧情主线讲述了主角罗德里戈在月球殖民基地中接到神秘任务,寻找失踪的未婚妻露西。随着调查深入,玩家将揭开露西被的,并逐渐发现月球基地隐藏的黑暗秘密。故事通过碎片化叙事和情感冲击,探讨了亲情、牺牲与记忆的主题。主角与露西的回忆、对话以及基地内外的谜题相互交织,终导向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结局。

《去月球》中的解谜机制有何独特之处?

《去月球》的解谜设计以逻辑与情感并重,结合物理交互、环境探索和剧情线索。例如,玩家需利用月球低重力环境中的道具(如磁铁、绳索)解决空间站内的障碍,同时通过回忆片段拼凑关键信息。游戏还巧妙地将对话选项与解谜结合,某些选择会触发隐藏剧情或解锁新路径。这种设计要求玩家既关注细节观察,又需理解角色动机,形成沉浸式叙事体验。

《去月球》的开发团队有哪些背景?

《去月球》由加拿大工作室Gaijin Games,核心成员包括设计师、编剧和原画师。团队以游戏精神著称,曾推出《前传:月球边境》等短篇作品。周期长达5年,注重手绘美术风格与像素动画结合,音乐由《风之旅人》作曲家Yann Tiersen操刀,为游戏注入史诗感与抒情性。该作的成功推动了叙事冒险游戏的商业价值,成为2012年游戏界的重要里程碑。

去月球图片

  • 去月球游戏图片1
    去月球游戏图片1
  • 去月球游戏图片2
    去月球游戏图片2
  • 去月球游戏图片3
    去月球游戏图片3

礼包码

游戏介绍

游戏介绍
罗莎莉恩医生(Dr. Rosalene)和沃茨医生(Dr. Watts)有一份非常特殊的工作:他们可以给人们重活一次的机会,从人生的最开始重头来过,当然这个机会只存在于将死之人的头脑里。 由于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新的人工记忆将取代真实记忆成为病人临终前记住的事,所以通过修改记忆去满足人们最后愿望的这种技术只能对临死的人实施。 这个特别的故事让玩家跟随两位医生为实现一个...
  • 《去月球》为何被称为‘最悲伤的童话’?

    +

    这一评价源于游戏对亲情与遗憾的深刻刻画。主角为拯救露西跨越星际,却因记忆被篡改而失去爱情,终在月球荒原中孤独离世。全片采用真人3D动画与手绘过场结合,情感张力极强。例如,结尾处主角在废墟中回望基地的镜头,配合Yann Tiersen的配乐,将‘爱而不得’的主题推向。这种以悲剧内核包裹浪漫叙事的手法,使游戏成为情感艺术表达的典范。

  • 《去月球》的续作《月球边境》有哪些新设定?

    +

    《月球边境》(2019年推出)延续了低重力解谜与科幻悬疑风格,但剧情转向月球殖民地的阴谋。主角为调查失踪科学家,深入月球地下城,发现资源争夺与AI觉醒的冲突。新增‘记忆碎片重组’机制,玩家需拼合散落的记忆片段解锁。美术风格从写实转向赛博朋克风,音乐由新锐作曲家打造,强化了末日氛围。游戏仍保持‘悲剧美学’,探讨科技与人性对抗的终极命题。

  • 《去月球》在哪些平台发布过?

    +

    该作初于2012年在PS3、PS Vita和PC平台,2014年登陆Xbox 360和Mac OS。2016年推出重制版《月球边境》,支持PS4、PS Vita、Switch、PC及iOS/Android设备。重制版优化了画面分辨率,新增触屏操作适配,并修复了旧版本中的存档问题。多平台支持使游戏覆盖更广泛的玩家群体,尤其在端实现触控解谜的交互创新。

  • 《去月球》的DLC‘月球边缘’补充了哪些内容?

    +

    DLC《月球边缘》(2014年推出)新增3章剧情,围绕主角在月球边缘的冒险展开。新增解谜挑战包括利用陨石坑重力变化、修复废弃实验室等。新增角色艾琳作为回忆引导者,揭示更多基地历史。美术上采用更细腻的粒子特效,如流星雨场景的动态渲染。剧情上补充了前传中未提及的殖民初期事件,深化了月球世界的宇宙观。DLC评价普遍认为其延续了原作的高水准,但部分玩家认为节奏较慢。

  • 《去月球》的美术风格对游戏叙事有何影响?

    +

    游戏采用‘混合媒介’美术风格:过场动画融合3D建模与手绘上色,场景设计借鉴《银翼》的赛博朋克美学,同时加入手绘质感。例如,月球基地的金属结构以冷色调为主,搭配手绘阴影,营造出疏离感。角色设计突出面部表情细节,如主角在回忆中的微笑与现实的苦涩形成对比。这种风格强化了情感表达,使抽象记忆具象化,例如用破碎的镜面象征记忆残缺。